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协会欢迎您!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协会主办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

当前位置:
秦皇岛驻操营板栗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1-04-25 | 3418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规划背景
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转变。各地为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大搞种植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生产,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集中优势打造现代农业开发示范区,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重要途径,是“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可行之路。
现代农业园区实行多渠道投入实行多渠道投入、高水平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科技支撑、高效益运营。建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林路框架完整、取水设备先进、高效节水,种植结构优化、科技水平先进、农业高效,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紧密相联,产业化发展不断壮大,创建集约农业、规模生产、有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现代农业园区将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项目区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结合地方实际,在驻操营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近年来虽有些工程但年久失修,不能发挥原有的作用,同时,随着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原有工程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需新上一批先进的节水工程及配套设施;二是项目区内的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培植新型的农业产业;三是很大面积的农田需要改造,产出率低,增产潜力较大;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完善产业链条,加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上所述,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社会经济条件,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潜力很大;二是靠近京津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电力充沛,有利于项目的建设;三是项目区群众有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强烈愿望,听说要改变行路难,浇地难的状况,扶持农村企业,都纷纷表示要出工就出工,要出钱就出钱;四是当地党政班子团结,具有一批农、林、水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和从事水利建设的施工队,有能力全面完成开发任务;五是特色主导产业明显,以种植板栗为主,容易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综上所述,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  基本情况
一、规划范围
项目区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东部,南距秦皇岛市区35公里,项目区距秦青公路8公里,村级公里与秦青公路相接,在建长城旅游公路在此通过,交通较为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山青水秀,环境优美,适合林果生长和旅游开发,项目区是京东板栗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开发潜力巨大。项目区地理座标:北纬40°09′至40°19′,东经119°09′至119°46′。
1、工程范围
项目区涉及驻操营镇大道岒、龙泉庄、平房峪、西沟、小河营5个行政村,规划建设板栗示范区面积1.5万亩。
2、产业范围
扶持龙泉庄村兴民板栗合作社,建1000吨冷库1座。
扶持龙泉庄村兴民板栗合作社,扩建冷库1座,贮藏能力达到3000吨,建板栗加工车间1座,年加工板栗能力达1000吨;
扶持大道岒村龙凤板栗合作社扩建基地1000亩,发展观光农业。
扶持燕山板栗公司扩建加工车间1座,年加工板栗能力达到4000吨。
项目建成后在项目区内进一步发掘树下经济,如利用板栗副产品种植栗蘑,在树下种植小杂粮、中草药,养殖柴鸡、藏香猪等。
二、自然概况
1、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于石河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碳酸型低矿化度水,水质较好。长期使用这种水进行灌溉,既无盐害,也无碱害,对农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还能把盐碱地灌成好地。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较为丰富。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0.77mm,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份内。阳光辐射总量124.7千卡/cm2,全年日照时数2742h,每日平均7.5h,日照百分率为6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10℃,全年日平均气温10.1℃。全年大于0℃积温为3713.5℃-3876.1 ℃。无霜期最长186天,最短157天,年度平均为174天。
2、地形、地貌、土壤
项目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位于燕山山脉东麓丘陵山区。处于石河流域内,耕地土壤肥沃,多为洪冲积物而成,山地自然土壤由母岩风化后就地自然成土,PH值为6.5-7.5。山地土壤多为沙壤,土层较厚,保水保肥性能好,适宜栽植板栗、苹果、核桃等多种经济林,为京东板栗主产区。
3、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位于海港区驻操营镇,属于石河流域,全项目区控制面积 224平方公里。
(1)地表水
项目区无入境水量,但区域自产水量比较丰沛。该区在50%灌溉保证率条件下,地表水资源量为280万立方米;在75%灌溉保证率条件下,地表水资源量为262万立方米(参照《抚宁县水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成果》)。
(2)地下水
项目区为山丘陵裂隙亚区,出露地层以前震旦系为主。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潜水。项目区沉积层厚度5-6米,含水层由砂卵石组成,厚度3-4米,透水性强,水位变幅1-2米。
4、自然灾害状况
项目区旱灾比较严重,根据近二十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曾出现旱灾15次,发生年率为75%,旱灾分布在春、夏、秋。春季3-5月份降雨量小于140mm,为春旱,发生年率91%;7月上中旬降雨量小于120mm,为卡脖旱,发生年率为46%;8月中旬-9月中旬降雨量小于90mm,为秋旱,发生率为25%,涝、冻灾未曾出现。夏季因对流天气,风、雹灾时有发生。
三、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及劳动力
项目区总人口1269人,农业劳动力10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543元。
四、项目区开发利用现状
1、现有作物种植面积及生产
项目区平地少,山地多,人均耕地1亩,种植的大田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山场坡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91%,林地主要栽植水土保持林,以栽植板栗为主。项目区栽植板栗1.5万亩,亩产185公斤,;种植玉米0.7万亩,亩产400公斤。因缺少水利灌溉工程,旱不能浇,农产品产量低;农路不平,狭窄弯曲,使用农用车进行农事运输较困难。
2、田间工程现状
水利:机电井33眼,修蓄水池100个,铺设地下管道120km,建喷灌示范区2000亩,新上变压器17台,低压线5km,修建农路20km,其中水泥路10 km,修整梯田2100亩,营造防护林133亩,建观光农业区1000亩,农民培训330人次。
林业:项目区有水土保持林管护较好;经济林1.5万亩,以板栗为主。
3、农业科技与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内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现有农业技术服务站1个,人员10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4人,属全民事业单位。年可办培训班100次,培训人员4000人次。近两年内,近两三年内在项目区推广农业科技10项次,主要培训优质板栗、苹果的栽植和管理技术,培训农民科技人员4000人次。
五、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尤其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不足,无节水先进的用水和节水措施,造成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干旱缺水年份,部分农田下种都困难,作物需水期不能灌溉,而每年汛期有部分地块出现涝灾;二是虽然板栗生产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板栗产业化发展上还未形成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体化格局,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项目区虽成立了协会和合作社,但由于缺乏营销和管理经验以及资金的不足协会、合作社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不能保证农民的增产增收。三是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效益的充分发挥,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资金匮乏。
第三章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项目立项既能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又能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实现土地治理项目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经济效益潜力巨大,并能带动海港区山区开发,能为项目区农民带来“金山银山。”规划该区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该区农业生产增效,农民增收搭建平台。
二、立项原则
以节水灌溉为主,发展生态农业,高标准、高效益,抗灾能力强,能够形成产业基地,产业链延长前途广阔,产品市场广,项目区群众积极性高,工程建成后有专人管护,实现园田化生产,能够带动海港区山区开发。
三、规划目标
项目区达到田地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较高水平,田地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项目区要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项目区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治理。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川地基本实现园田化,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
在经过土地治理项目的基础上,项目区的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通过扶持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大大发展板栗的种植面积和品种的改良,品种实现早、中、晚的平衡优良品种种植,延长板栗的上市周期和板栗的品质。通过扶持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的财政补助等项目,增加板栗的贮藏能力。通过扶持合作社及龙头企业新上或改建项目,扩大对板栗的加工能力,实现扩大加工能力4000吨。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合作社及龙头企业探索板栗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发展,扩展板栗树下栗蘑等多种作物间作模式,发挥更大的产业伸延效益。
建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林路框架完整、取水设备先进的高效节水模式;种植结构优化、科技水平先进的高效农业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紧密相联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创建集约农业、规模生产、有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将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项目区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项目建设重点
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农路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产业化与高标准相结合,项目区实现园田化。
1、水利措施:本项目的重点是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因此整个项目的重点是水利工程。在本规划中水利工程的重点内容是新打机井(或其它取水点)、修建蓄水池、铺设地下管道、新上变压器、低压线路。在现状情况下,有一部分原有工程(如集雨水窖等)能够直接利用于生产中,但由于灌溉面积小,不能使项目区土地得到全部灌溉,因此需要增打机电井,以满足灌溉所用。
为进一步节约水资源,确保水的利用系数进一步提高,在项目区积极推广地下输水管道节水措施,将水直接引入到田间,直接引入到农作物根部,提高灌水周期,降低农民灌水劳动强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地下输水管道平均每亩不少于6m。
现状部分农用变压器由于供电半径在1000m左右,低压线路截面在35mm2以下,造成电压降级,线损加大,用电高峰时末端水泵运行困难,影响了灌溉效益的正常发挥。为了更好的利用原有线路,降低变压器的供电半径,使末端水泵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需新上变压器和低压线路,用电保证率将大大提高。
通过项目建设,形成以井蓄水池为点、以地下输水管道为网、以输电线路和变压器为纽带的配套齐全的水利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为种植结构调整服好务。
2、农业、农路措施:项目区以每个系统为方田平均按500亩为一块,路、树为方田框架,新修农路总计60km,砂石路面,主干路面宽4m,支路面宽3.5m,路弓30cm,路面全部硬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修建水泥路面。路两侧留有双边沟,边沟上口宽60cm,下底宽30cm,深60cm。确保农田道路相贯通,形成田间路网,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足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通行。
3、林业措施:主要在方田农路、村旁、沟旁、河流边及项目区周边栽植果树。个别地方栽植水土保持树种。通过绿化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作用,同时也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作用,与旅游观光结合,使项目区成为现代花园式农田。
4、科技措施:在搞好项目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农民科学种植、管理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聘请相关专家,挖掘本地农技部门的人才,发放教材,通过集中培训和田间地头技术指导的方式,对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本身进行节水灌溉技术、板栗皮下腹接技术、板栗叶面喷钾技术、推广板栗新品种等,确保每户有一个明白人,不断提高项目区农民科学种植水平。
5、优势产业措施:龙泉庄兴民板栗专业合作社准备兴建一座1000吨的冷库,扩建一座冷库,年贮藏能力达3000吨,并且陆续兴建加工车间,实现生产、贮藏、加工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大道岭的龙凤板栗产销合作社准备继续扩大基地的种植规模,把板栗产业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并兴建一系列的配套设施;燕山板栗公司扩大生产规模,从目前的2500吨加工能力提高到4000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