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协会欢迎您!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协会主办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

当前位置:
沧州:创新驿站把专家“留在”田间地头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1-01-04 | 3316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0年12月28日,位于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的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三楼培训室内座无虚席,来自黄骅市农技部门、家庭农场、大型农业合作社的100多人聚集在这里,聆听来自沧州的农业专家讲解冬季旱碱麦田间管理技术。而把这些人聚拢到一起的还有一个组织,这就是“沧州市农业创新驿站”。

  来自沧州的农业专家正给黄骅农民讲解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何为农业创新驿站?作为沧州市农业创新驿站(黄骅)的驻站专家,沧州市农林科学院资源环境与草业研究所所长徐玉鹏理解得更为透彻:“就是在一定区域内,选择具有带动经济增长的特色农业产业,组织国家、省、市的农业专家,组成10人以上的专家团队,推广一批技术成果,搞一批技术试验,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建设主体与合作社对接,建设相关的实验室、培训室等,专家来到创新驿站搞试验、建基地、搞示范,通过成果转化的方式,以此带动当地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设立在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沧州市农业创新驿站(黄骅)”于去年建成。河北农民报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创新驿站在沧州市还有8家,分别是:河间市联发农机联作种植专业合作社、任丘市悬圃灵芝种植专业合作社、沧县建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运河区河北世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献县日晟农业园区管委会、青县振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泊头市泊头亚丰果品有限公司和蔬宝种业有限公司。沧州市级财政专门拿出190万元专项经费,对于驿站建设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


  而且,创新驿站采取“十个一”的推进模式,即确定一个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拿出一笔扶持资金,明确一个企业(园区、合作社)作为产业承接平台,组建一支高层次专家团队,建设一个科技研发推广中心,形成一批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和规程,打造一个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培养一批农业科技人才,明确一套绩效考核目标,探索一套有效运行机制,带动农业特色产业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水平明显提升。


  谈及创新驿站的意义,沧州市农林科学院资源环境与草业研究所所长徐玉鹏认为:这拉近了农业专家与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距离。“原先的很多农技培训都设在县城,而如今农技培训设在田间地头,设在创新驿站,根据农作物的不同以及生长周期的不同,通过现场观摩培训的方式,现身说法才更具说服力,真正体现科技下乡、人才下沉、服务三农,实现了科技转化,真正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农业创新驿站设在田间地头,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黄骅市新亮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胜亮是当地的一名种田大户,目前他所承包种植的农田达到2000多亩。赵胜亮坦言,原先类似的培训参加过不少,但多数属于“纸上谈兵”,而创新驿站的设立,不仅让农业专家来到了田间地头,还把农业专家“留在”了田间地头,给予农民现场指导。


  赵胜亮介绍,原先产自当地的旱碱麦,亩产只有二三百斤,而通过专家讲授的“雨养旱作区冬小麦旱作种植技术”等相关知识学习后,目前旱碱麦的产量明显提升。赵胜亮还介绍,这不仅仅是自己的合作社增收,还起到带动作用。“我们种什么品种,周边老百姓就跟着种什么品种;我们怎样田间管理,老百姓就怎样田间管理。原先旱碱麦亩产量只有二、三百斤,现在来自沧州的专家常驻驿站,深入田间地头,小麦的种植技术随时都能跟得上,目前旱碱麦亩产六、七百斤都是平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