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同会现代农业园区(小米)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1-04-27
|
2594 次浏览
|
分享到:
武安市同会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武安市北安庄乡、伯延镇,辖27个行政村。园区核心区面积1.3万亩。园区以小米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畜牧养殖为辅助产业,全面打造低碳型谷子循环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入驻企业12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7个,龙头企业个数3个,合作社数量1个家庭农场3个。
武安市同会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武安市北安庄乡、伯延镇,辖27个行政村。园区核心区面积1.3万亩。园区以小米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畜牧养殖为辅助产业,全面打造低碳型谷子循环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入驻企业12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7个,龙头企业个数3个,合作社数量1个家庭农场3个。
近年来,园区创建以经营集约化、产业链条化、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品牌知名化为方向,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扶贫规划相衔接,以谷子种植、肉牛养殖为发端,构建产业联合体,实现谷子与肉牛有机结合、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粮-畜-沼-肥”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模式。充分挖掘粟文化、商帮文化,创建商帮古镇休闲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建成种、养、加、游一体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省谷子所等院校为技术依托,筹建小米产业研发中心1处,筹建院士工作站1处,推广冀谷42、冀谷168等优质谷子新品种8个;普及应用谷子集雨高效等种植新技术9项;引进饲养新技术6项,为园区创建注入科技活力。建设双创基地,吸引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先后入园创业。应用物联网、遥感等新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
园区认定以来开工建设了谷子精品基地、小米深加工产业、创新驿站等项目,引进年产2万吨小米自动化生产线2条,冷鲜肉、分割肉等猪、牛肉制品生产线3条,做大做强小米、肉牛深加工产业项目。打造出“米乡乐”、“杨氏田乡源”等知名品牌、绿色有机产品。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开展“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建成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智能配送和电子商务。“武安小米”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北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分别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同会现代农业园区种植基地向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支持1园区内家庭农场实现谷子种、管、收统一化管理,达到服务20万亩、辐射30万亩的能力。通过功能化品种、新型加工技术创新,实现6个初加工企业提档升级。开发小米营养粉、香醋、米糠油等功能休闲食品,实现产品多元化。在原有肉牛养殖规模的基础上,通过辐射带动肉牛养殖户,使70%农户参与分享园区产业带来的增值收益。
按照“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禾旺农场、畜源牧业等重点企业,推动现代农业向高层次、高水平迈进。2018年,采取订单生产,与农户签订生产协议,实行保底收购,带动农户实现收益,户均增收3000元。承担政府产业扶贫任务,带动13个乡镇644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园区总产值4.2亿元,主导产业产值3亿元,占比71.4%。
在下步工作中,该园区将以创建国家精品示范基地为发展目标,以着力解决产业规模小、加工链条短、三产融合度不高等短板为抓手,进一步扩大谷子产业规模,不断延长加粗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产业功能进一步拓展,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主要建设年年出栏10万头猪场,生猪屠宰及冷链物流,粮食储存等项目。力争到 2025 年,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基地,形成乡村发展新动力、农民增收新机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引领全国谷子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武安农业新增长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