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武邑县现代农业园区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1-04-26
|
2278 次浏览
|
分享到:
武邑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武邑县城西北方向,园区整体规划由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规划设计,规划总面积9.6万亩,涵盖了武邑镇、审坡镇、赵桥镇、桥头镇、韩庄镇、等5个乡镇,其中核心区面积2.3万亩
园区打造“一心、两带、四区、多点”的产业格局。“一心”,即一个现代农业园区智慧管理服务中心;“两带”,即沿106国道和武千路休闲观光带;“四区”,即精品高效种植区、绿色生态养殖区、现代加工物流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区;“多点”,即布局在现代农业园区内的一批养殖示范点、美丽乡村社区示范点等。
一、园区概况
武邑县地处京津都市经济圈和临港经济圈,全县辖10个乡镇区,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1万,人均耕地2.53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河北蔬菜之乡”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武邑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武邑县城西北方向,园区整体规划由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规划设计,规划总面积9.6万亩,涵盖了武邑镇、审坡镇、赵桥镇、桥头镇、韩庄镇、等5个乡镇,其中核心区面积2.3万亩,涵盖了赵桥镇的张士军村,武邑镇的姚左、尹代张、安代张、吴代张、孙家庄、北桃花等村,审坡镇的西官庄、田官庄、王官庄、袁官庄、东官庄等村
园区打造“一心、两带、四区、多点”的产业格局。“一心”,即一个现代农业园区智慧管理服务中心;“两带”,即沿106国道和武千路休闲观光带;“四区”,即精品高效种植区、绿色生态养殖区、现代加工物流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区;“多点”,即布局在现代农业园区内的一批养殖示范点、美丽乡村社区示范点等。
园区通过工业化管理、科技化提升、市场化运作三个推手,建设精品高效种植、绿色生态养殖、现代加工物流、休闲观光农业等四大板块,实现了一产为基、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自园区创建以来:
高效种植板块,建设工厂化育苗基地150亩;蔬菜设施15320个;设施与露地果品6900亩;投资5亿多元的农光互补项目,装机容量50万千瓦,目前占地3000亩的光伏温室正在紧张施工。
生态养殖板块,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30万只道寒杂交肉羊全产业链项目;生态林下柴鸡养殖项目稳步推进。
现代加工物流板块,建设生态板材加工基地,年产生态板材50万立方米;引进国内外知名家具品牌生产厂家,建设占地1000亩的现代家具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与农业物资贸易中心和现代化仓储贸易和冷链运输物流中心;新建酒厂一座,扩建和硕粮油仓储面积1.2万平米;建设占地200亩的畜禽饲料加工基地,饲料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建成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的现代化蔬菜交易市场,实现蔬菜年交易和配送量40万吨。
园区将农业旅游文化融入规划设计,依托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集高端精品农业、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和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以回归自然、体验农味和休闲观光为特色,突出地域和乡土文化内涵,着力构建低碳观光农业总体框架,主要建设现代农业展示区、生态餐厅、果蔬采摘园、花卉大观园、都市农业园、休闲式体验农庄,结合沿两条主干道的两条“休闲观光景观带”和美丽乡村建设与面貌提升工程,实现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二、运营机制
1、坚持政府主导,有序推进园区建设。武邑县现代农业园区完全由政府主导,园区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为主任的管委会,指导和协调规划的实施;集全县财力,整合各种涉农资金9600余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道路36.5公里,核心区实现了“五通一平”;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推广,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园区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以及园区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搭配,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当地农民作为产业开发和受益的主体,结合“三区”同建,通过土地流转和确权,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工作、园区入股等方式取得收益,带动农民致富;完善监管与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对园区内的企业、合作社等相关主体的行为监督;大力开展园区宣传与品牌培育,加强宣传推介平台建设,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
2、强化龙头引进,凝聚园区发展核心。坚持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着力在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休闲观光、精深加工等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培植和发展“大规模、高水平、外向型、强带动”龙头企业群上求突破。目前园区已入驻巴迈隆木业、河北美神种猪、绿牧达奶牛等龙头企业23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9家,完成投资45亿元,2018年园区年产值达到19.3亿元,初步形成了苗圃种植——巴迈隆板材——家具厂、畜牧养殖——蒙牛奶源、小麦高优粉——和硕粮油三大经济链条。今年,我们又谋划引进了年产50万吨生物质燃料、100万头商品猪全产业链、亚菲尼蒂实木家具、光伏发电等农业龙头项目。其中,生物质燃料项目总投资5.1亿元,占地200亩,利用农作物秸秆年生产生物质燃料50万吨,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 0.9 亿元,可实现就业260人;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5.6亿元,在审坡镇、赵桥镇各建设一个35MW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目前投资方宁夏银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已与县政府签署会谈纪要。
3、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园区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我们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土地经营权流转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精准脱贫攻坚行动产业项目扶持政策》等文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鼓励园区内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有序参与土地流转,加快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推动园区产业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截止目前,仅武罗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8000亩,主要从事温室育苗和棚菜、林果、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等,建成集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旅游农业基地。
4、加强设施建设,提升园区装备水平。坚持把现代设施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不断建立健全园区投入机制。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积极整合设施蔬菜、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农村道路、农网改造等项目,均优先安排在农业园区实施,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业主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加大园区绿化、亮化、美化、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与宁夏银阳公司、大禹节水集团等企业对接洽谈,大力推广应用钢架大棚、喷灌滴灌等设施设备;依托武罗种植合作社,谋划建设了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不断提高农产品贮藏、保鲜、运输等设施化水平。目前,园区核心区内已形成美神路、邑兴路、兴邑路和040省道、振武大街、106国道“三横三纵”的主体路网架构,实现了“三通一平”,集园区管委会、农产品检测中心、农业用地交易中心、院士工作站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5、助力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园区富民增收能力。坚持把园区建设同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扶贫资金、扶贫政策推动园区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同时利用园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贫困户的生产效益,提高贫困人口收入,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到目前,武邑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的种养殖合作社已经吸收贫困户1200多户,其中武罗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家就吸收了850入户农民加入。园区带动的扶贫方式已经成为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种重要模式。
三、建设成效
自园区创建以来,入住企业已达23家,完成投资28.6亿元。其中,辉煌伟业酒厂项目已经竣工,由辉煌伟业投资5.12亿元的年产50万吨生物质燃料项目,已建设完成;由宁夏银阳公司投资的光伏发电项目正在施工;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高标准设施蔬菜1700亩,新建玻璃温室1000平方米。
上级领导和各级主管部门也给予了园区高度关注,先后有多位领导莅临园区检查指导工作,对我们的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较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