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县现代农业园区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1-04-23
|
2356 次浏览
|
分享到:
安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位于高速引线两侧及白洋淀大桥南侧,分北区和南区两部分,已集中流转土地3.3万亩亩,其中北园流转土地2.3万亩,南园约1万亩,涉及安新镇、安州镇、三台镇、大王镇等4个乡镇16个村庄约3000余户。目前入园企业九家,完成高端绿化苗木种植1000亩,雄安花木产业园已现雏形;完成新梨7号大树建园2000亩,并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结果;种植大地花海3000亩;种植有机中药材17000亩(桔梗1000亩,沙参900亩,紫苏1100亩,板蓝根1000亩,黄芩12000亩),其中沙参种植面积为全国最大的规模化种植基地,紫苏为最大的无公害种植规模示范基地
一、基本情况
安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位于高速引线两侧及白洋淀大桥南侧,分北区和南区两部分,已集中流转土地3.3万亩亩,其中北园流转土地2.3万亩,南园约1万亩,涉及安新镇、安州镇、三台镇、大王镇等4个乡镇16个村庄约3000余户。目前入园企业九家,完成高端绿化苗木种植1000亩,雄安花木产业园已现雏形;完成新梨7号大树建园2000亩,并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结果;种植大地花海3000亩;种植有机中药材17000亩(桔梗1000亩,沙参900亩,紫苏1100亩,板蓝根1000亩,黄芩12000亩),其中沙参种植面积为全国最大的规模化种植基地,紫苏为最大的无公害种植规模示范基地。
二、发展成就
2020年园区总产值达1.6亿元,主导产业中药材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60%以上,其中,一产:中药材、果蔬等年产值1.1亿元,有机果园年产值0.2亿元,二、三产年产值0.3亿元,结合大地花海、中药材花卉共赏、林果、蔬菜生产,大力发展生产体验和观光采摘等休闲旅游农业,形成了产加销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园区创新种植技术,生产有机中药材,将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融入中药材种植中,通过改装播种机械,发明了中药材覆膜打孔播种技术,避免了规模化种植大量除草剂的使用,为生产药食兼用型有机中草药提供了技术支撑,必将在有机中药材种植方面独树一帜。并且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全面实现机械化。园区成立了一支20人的农机技术服务公司,不仅解决本公司机械化作业,还面向社会,打造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后引进移栽机、植树机、北斗导航拖拉机、开沟机、还田机,中药材移栽机、起垄、覆膜、播种一体机、打药施肥多功能机等一系列先进机械,满足各种生产作业需求。
园区通过示范带动、新型农民培训、土地租金兜底、“园区+村集体(合作社)+农民”合作、订单农业等方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努力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盘活农村土地与劳动力资源,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改变传统农业产业模式,园区农民相比当地农民收入水平高出36%。
三、下步发展举措
一是1万亩启动区高标准打造园区精品示范样板,集中展示园区先进理念与优质成果,吸引企业、合作社、农户前来学习经验、参与合作、接受培训,将启动区打造成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行示范中心、宣传展示中心、教育培训中心。
二是以现代农业园区启动区为样板,发动农民将园区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引爆链式反应,让新型农业遍地开花,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安新农业进一步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打牢基础。
三是推动村企融合,以“园村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以“科研机构+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实现分工协作,建设科企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实现村园一体共生长,确立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基础,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搭建与转型。采用“农业+”与“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思路,融入科技、人文等元素,探索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雄安新区都市农业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